当前位置:首页 > 景区概况 > 生态保护

如意甘“宿”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11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首批31家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名单,
我省陇南市康县五福临门、酒泉市肃州区肃云香庄2家民宿成功上榜,
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成为目前西北5省(区)唯一有两家甲级旅游民宿的省份。

甲级民宿是我国旅游民宿的最高等级,是代表中国旅游民宿质量的国家级金字招牌。

此次两家民宿成功入选,对我省旅游民宿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近年来,我省将民宿业作为发展旅游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切入点,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不断强化政策激励,

制定指导意见,出台奖励办法,培育打造如意甘“宿”品牌,

一大批高质量乡村旅游民宿如雨后春笋,竞相涌现。


初冬,正是陇南康县五福临门民宿风景最多彩的时节。

每逢周末,情侣携手,家庭相伴,呼朋唤友,一拨又一拨游客来此,饱览生态之美,感受乡愁与乡情,品读历史与文化,

品尝特色小吃,体验乡村旅游之乐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村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














陇南市康县五福临门民宿

 

随着文旅产业的高速发展,大众追求旅游住宿特色化的理念不断增强,对旅游的体验感要求更高,民宿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变成一种潮流,甚至成为部分消费者的住宿首选。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引导各地创新理念,把发展乡村民宿融入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乡村民宿在激活乡村文旅产业、促进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发展一个产业首先要科学谋划、布好局。省文化和旅游厅引导各地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交通布局、产业基础等情况,统筹布局乡村特色民宿,合理编制乡村民宿规划,聚焦目标客源市场,精心策划主题民宿项目,建设市场认可的差异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旅游民宿产品。

一段时间以来旅游民宿发展存在着标准不一、层次不齐、服务不优等问题,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立足我省实际,紧盯问题、补齐短板,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导各地旅游民宿有序发展。

今年上半年,文化和旅游部修订出台《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实施标准的意见和要求后,省文化和旅游厅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因地制宜制定我省实施办法,要求各地用标准化手段指导民宿建设和管理,为发展我省民宿规范提供了遵循。省文化和旅游厅还成立省级旅游民宿等级评定机构,组建民宿专家队伍,统筹全省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工作,为提升我省民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缺乏资金和人才是当前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和瓶颈,省文化和旅游厅针对具体问题逐一破解。政策方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民宿的指导意见》,最高拿出50万元,奖励新评定的国家甲级民宿。同时,鼓励各地对新创建的等级乡村旅游民宿给予相应配套奖励。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乡村民宿的开发热情,有力助推了甘肃民宿业态的多元共建。

资金方面。利用财政补助、融资授信等多种方式,在省级层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省内外资本、乡创团队进入民宿发展领域,通过典型引路、能人带动,增强乡村民宿发展后劲与活力。2021年,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投入1亿元用于发展乡村旅游,其中专门安排1180万元用于支持乡村民宿项目建设。

 

人才方面,通过成立甘肃省乡村民宿培训基地,组织全省民宿主人培训班,邀请全国知名民宿专家专题授课和现场教学,指导民宿业主和管理人员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开启思路,拓展视野,陆续培养一批能力强、善创新、会干事的旅游民宿管理经营队伍。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努力为如意甘“宿”品牌不断注入文化内涵。通过深入挖掘民宿所在地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红色记忆,以及当地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策划主题文化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将乡村文化寓于民宿之中,开发相关体验产品,顺应自然山水格局,彰显乡村古朴之美。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动牵线搭桥,引导和推动景区带民宿、非遗进民宿、文创润民宿,与周边重点景区、非遗工坊等建立客源互送、联手运营等沟通协调机制,将农耕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亲情文化等与民宿经济融会贯通,把乡土风貌、特色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优化个性化旅行方案,实现一年四季任何时候都可以走进民宿,真正让游客“宿在民居,乐在田间,游在山水”。

 

如今,将乡村民宿培育成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产业,为城乡居民提供见山、见水、留乡愁的高品质旅游体验,打造如意甘“宿”正成为推动甘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张靓丽“名片”。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地址: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新华大道金水湖景区 电话:0935—8236218

备案编号:陇ICP备05003265号 网站标识码:6203020020

甘公网安备 62030202000112号